上班族 銀髮族

糖尿病前期的5個症狀、6大併發症、7大高風險族群,如何照護一次看懂

檢測血糖

「天啊!這次體檢結果,醫生說我可能已經罹患糖尿病了!常常聽到糖尿病的併發症很可怕,可能導致失明或是截肢,是真的嗎?」糖尿病可以說是現代最常見的代謝症候群之一,患病後產生的併發症會大大降低生活品質,好在於 1921 年科學家發現胰島素,並快速地研究出胰島素與糖尿病的關係,才救治了無數病患,其實只要好好改變生活方式,聽從醫生的指示控制好血糖,是可以避免失明或是截肢這樣可怕的併發症的喔!這篇營養師帶你認識糖尿病的定義及種類、前期需要注意的症狀、可能引發的併發症、高風險的族群以及罹患糖尿病後該如何照護!

糖尿病的定義

糖尿病是一種醣類代謝的慢性疾病,其發病原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正常,其中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血糖濃度常常處在高水平。進食以後,食物經過消化分解會產生葡萄糖,這時胰臟會收到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上升的訊息,便會開始分泌胰島素,胰島素能夠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儲存,供應身體能量以便進行活動。當胰島素分泌不足,葡萄糖沒有胰島素這個進入細胞的「鑰匙」,導致血糖無法下降。身體無法利用醣類,細胞長期缺乏營養,就會導致病患一直處於飢餓狀態。

延伸閱讀:胰島素是什麽?全面分析胰島素功效、種類、副作用及迷思!

發病初期,大多沒有症狀,通常是身體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患病。檢查會評估空腹血糖值、飯後血糖值及糖化血色素素。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——胰島素阻抗還能利用胰島素阻抗指數(HOMA-IR)指數做更準確的檢測。

可以依據健康檢查結果對照以下表格,評估自身的狀況喔!

糖化血色素 空腹血糖
(飯前血糖)
飯後兩小時血糖(吃第一口後

開始計時)

胰島素抗性指數(HOMA-IR)

(飯前血糖值 x 飯前胰島素值)再除以 405)

正常 小於 5.7% 70-100 mg/dL 小於 140 mg/dL 小於 1.4
糖尿病前期 5.7-6.4% 100-126 mg/dL 141-199 mg/dL 1.5 – 1.9
糖尿病 大於 6.5% 大於 126 mg/dL 大於 200 mg/dL 大於2.0

延伸閱讀:

1. 糖化血色素是什麽?高於6要如何降低?

2. 飯前飯後血糖值多少才正常?飯後要看一小時、兩小時?高於190算高嗎?

 

糖尿病的3個種類

依據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原因,可以將糖尿病分為三類:

1. 第一型糖尿病

大部分都是因為自體免疫系統異常,胰島素β細胞遭到破壞而沒辦法分泌胰島素。這一類病患大多年幼發病,必須長期依賴外在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,因此也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。

2. 第二型糖尿病

台灣高大 9 成的糖尿病患者都屬於這一類,主要原因為胰島素阻抗(細胞無法利用胰島素)及胰島素分泌不足,長時間維持高血糖的狀態。罹患原因通常與生活習慣及肥胖相關。

3. 妊娠糖尿病

通常在懷孕中後期才出現,無糖尿病史的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高血糖的症狀。不過只要孕期持續追蹤狀況是不需要太擔心的,孕婦通常於生產後就會恢復原狀。

 

出現這5大症狀,可能是糖尿病前期

很多問號

糖尿病前期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症狀,若觀察到這些端倪,請趕快做身體檢查,並依照醫生指示治療。

1. 多吃,容易餓

因細胞無法吸收醣類,導致一直處於飢餓的狀態,即使吃了食物,仍無法改善,只會讓血糖持續飆升。

2. 多喝、多尿

因處於高血糖狀態,身體為了排除糖分,但過高濃度的糖分會造成腎臟滲透壓混亂,將身體所需的水分也一併排出,而造成病患頻尿,也同時會感到口渴,希望有更多的水分能夠稀釋血糖以達到平衡。

3. 體重下降

多吃多喝,體重卻下降?這是因為胰島素無法充分發揮,身體細胞無法攝取糖分營養,大腦就會釋出飢餓的訊息,體內的細胞便會開始分解脂肪與肌肉中的蛋白質,以轉化為葡萄糖作為能量。

4. 容易疲勞、嗜睡

很累的女生趴在桌上

高血糖的情況會造成身體感到缺乏營養及氧氣,為了獲得能量開始分解肌肉,便讓代謝率下降,自然會感到疲累。

5. 身體反覆發炎

譬如尿道炎、牙齦發炎等等狀況,或是身體燥熱,高濃度的血糖容易造成身體發炎,有部分患者身上會出現黑色棘皮症

 

可怕的不是糖尿病,而是這6個併發症

當身體處於高血糖的狀態,引發發炎反應,並且高濃度葡萄糖隨著血液至體內各處,這些傷害是全身性的,長期處於發炎反應,身體會開始產生病變,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患絕對要聽從醫生的指示好好控制血糖。

1. 心臟病

高濃度的血糖在全身竄流,而心臟是血液的幫浦,絕對會經過心臟,不單單只是心臟,血管也會受到嚴重的傷害。血管可能受傷的狀況有動脈壁蛋白糖化、血管管壁受損,或是動脈硬化與增厚造成不同原因的心臟病。

2. 腎臟病變

有不少糖尿病病患走上洗腎之路,腎臟是體內過濾血液的重要器官,若血液中含有大量糖類,導致腎臟發炎,還可能影響體液、內分泌調節及血壓。

3. 視網膜病變

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的關係在於胰島素分泌不足,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增加,繼而導致紅血球凝結及血小板凝聚,血液即變得濃稠,血流速度也跟著緩慢,便可能造成細微血管瘤。細微血管較一般血管通透性大,血液中的成分更容易滲透造成視網水腫與發炎進而造成視網膜出血,甚至開始缺氧,進而產生嚴重病變。

4. 骨折

高血糖因氧化壓力影響骨骼代謝,難以製造新的骨骼,就會造成骨骼變得脆弱。

5. 神經病變

持續高血糖可能因為讓粒線體過度作用產生許多反應性氧化物、高糖分造成細胞內氧化壓力增加或是發炎性的損傷,破壞細胞。初期症狀不明顯,隨著受損越來越嚴重,痛覺及溫度感覺會越來越不敏感,之後便會有麻木、肌肉無力等狀況。

6. 足部潰瘍

有 1/10 的糖尿病患都有足部問題,這其實是以上病變所綜合造成,足部末端神經感覺不敏感,便容易使腳部受傷,加上血管功能不佳,血液循換不良,受傷部位便難以癒合,引發細菌感染,嚴重甚至引起截肢、敗血症、休克而死亡。

 

糖尿病高風險的7大族群

減肥

  1. 體重過重(BMI ≧24)、肥胖(BMI ≧27),或是男性腰圍 90 公分以上、女性腰圍 80 公分以上
  2. 有糖尿病家族史
  3. 高油高醣飲食
  4. 缺乏運動
  5. 高血壓(血壓超過 140/90mmHg)
  6. 高血脂(三酸甘油酯大於 250 mg/dl,低密度膽固醇超過 130mg/dl,高密度膽固醇不到 40mg/dl)
  7. 曾罹患多囊性卵巢,或妊娠糖尿病

 

糖尿病該如何照護?

1. 食物選擇與血糖控制

引發糖尿病的主因就是過高的血糖,因此在食物的選擇就應以低 GI、清爽的烹飪方式為主,並少量多餐,也要監視血糖狀況,幫助穩定。

延伸閱讀:【食物升糖指數一覽表】5大低GI食物+5大低GI水果,分享給正在控制血糖的你

2. 培養運動習慣

運動能幫助血糖消耗,幫助改善糖尿病,也能強化血管功能。運動後需注意血糖變化,適當補充醣類,以預防低血糖。

3. 水分補充

水流倒進一杯水

為平衡血糖,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,因此要記得多補充水分,一天至少攝取 2000c.c.以上的水分。

4. 口腔衛生及皮膚照護

由於修復能力不佳,應避免受傷,減少感染的風險,在皮膚護理上需要更小心,尤其是容易受傷的足部。皮膚的清潔也要以較無刺激性的中性清潔液,水溫也避免過高。糖尿病患比起一般人更容易產生發炎反應,因此牙周病機率更高,應注意口腔的清潔。

 

你可能還想看:

1.【2024營養師整理推薦】苦瓜胜肽的功效、挑選、適用族群及品牌比較表

2. Insumate®專利定序19肽是什麽?營養師揭秘苦瓜胜肽控糖的關鍵

3. 苦瓜胜肽除了控糖還能減肥!營養師告訴你如何靠苦瓜胜肽瘦下來!

4. 胰島素作用是什麼?注射部位在哪裡最好?正確施打5步驟一次看懂

 

本文專業審查者:楊宗衡醫師

楊宗衡 醫師

現任:心安診所 院長

經歷: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—家庭、老年醫學科、清安診所主治醫師

專業資格:

  •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認證醫師
  • 慢性腎臟病照護醫師
  • 勞工健康服務醫師訓練醫師
  • 家庭、老年、肥胖醫學專科醫師

 

加入《照顧好健康》的官方 Line,每週獲得健康新知。

加入好友

參考資料:

1. Prediabetes – Your Chance to Prevent Type 2 Diabetes | CDC

2. Phillip Tuso, MD, FACP, FASN .(2014). Prediabetes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: Time to Prevent a Preventable Disease

我有話要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