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班族

容易流汗怎麼改善?該去甚麼科別或是補充哪些營養?

穿著汗衫的人流汗

你是容易流汗的人嗎?運動後大汗淋漓,總是令人感覺身心舒暢!一般人在天氣炎熱時或大量運動後,身體會利用「流汗散熱」來調節體溫,這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反應。然而,若只是坐在辦公室辦公便揮汗如雨,或是每當面臨情緒壓力時,掌心、腋下便不停冒汗,則可能是身體荷爾蒙或神經系統出了問題。

容易流汗=排毒?

排汗是人體的散熱機制,舉凡維持體溫、呼吸、心跳、消化食物、活動等,皆會消耗能量並產生大量熱能,人體便會藉由排汗、呼吸及排尿等機制排除熱能,以保持體溫的恆定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。

在排汗的過程中,人體會同時排出水分、鈉、鉀等電解質及少量含氮廢物,因此,坊間便出現「流汗即是排毒的說法」。然而,人體主要代謝含氮廢物的器官為「肝臟」和「腎臟」,而流汗的主要目的在散熱,且會伴隨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,因此流汗並非愈多愈好。

若是平常從事靜態活動時,仍大量出汗,則須注意身體機能是否異常。

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容易流汗?容易流汗、狂冒汗可能是什麼疾病的徵兆?

一般正常情況下,人體在炎熱環境或是運動後會流汗以幫助散熱,但若在陰涼環境或靜態活動時仍大量出汗,則稱為多汗症 (hyperhidrosis) 或過度出汗 (excessive sweating),可能為全身性或僅發生在局部,依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多汗症:

1. 原發性多汗症 (primary hyperhidrosis)

大多數患者屬於此類型,可能因遺傳或交感神經亢進引發汗腺分泌異常,通常為好發於手掌、腳掌、腋下等汗腺分布較多的部位。

2. 繼發性多汗症 (secondary hyperhidrosis)

可能因體內荷爾蒙變化或疾病造成的神經病變,引發全身性排汗異常,此外,部分藥物亦可能引起排汗異常。

3. 生理因素

懷孕或停經可能引起體內荷爾蒙改變,造成排汗異常而產生盜汗症狀。

4. 感染

急性病毒或細菌感染、結核病、瘧疾及愛滋病等,可能引發排汗異常,使患者產生多汗症狀。

5. 內分泌及代謝疾病

包括糖尿病、低血糖、甲狀腺機能亢進、嗜鉻細胞瘤、肢端肥大症等疾病,可能因糖尿病神經病變、內分泌失調引起交感神經過度刺激,進而造成多汗情形。

6. 神經疾病

中風及帕金森氏症引起的神經病變可能造成排汗異常,進而導致多汗症。

7. 惡性腫瘤

淋巴癌及骨髓增殖性腫瘤可能產生夜間盜汗症狀。

8. 藥物

部分抗憂鬱藥、抗生素、抗病毒藥、胰島素、口服降血糖藥、非固醇類消炎藥等‧‧‧可能引起排汗異常情形。

容易流汗怎麼改善?

多汗症的治療方式包括:塗抹或口服藥物治療、離子導入法、注射肉毒桿菌和手術阻斷交感神經節等,可向醫師諮詢並依個人情形選擇適當治療方式,以下簡述多汗症常見的治療方式:

藥物治療:

  • 止汗劑:

    常見的止汗劑成分為氯化鋁、氯化羥鋁等鋁鹽,可局部抑制排汗及抑制細菌生長,減少汗水及異味的產生,但長期使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皮膚炎。止汗劑建議在睡前使用,於皮膚乾燥時適量塗抹於多汗部位,避免於剛除毛後或已流汗時使用,以免刺激皮膚或影響止汗效果。

  • 口服藥物:

    包括抗膽鹼藥物及抗焦慮藥物等,可抑制汗腺分泌,達到減少排汗的效果,但僅適用於較輕微之多汗症,且可能產生眼睛乾燥、口乾及嗜睡等副作用,不宜長期使用。

  • 離子導入法:

    利用導電原理,以水作為導入液,使用微量電流於手、腳、腋下等容易出汗部位之汗管,導入氫離子、抑制汗腺分泌,達到止汗效果。此法安全且費用低廉,但無法完全根治,每週約治療 2-3 次,且須長期進行治療。

  • 注射肉毒桿菌:

    於易出汗部位施打肉毒桿菌,抑制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,以減少汗腺分泌汗液,藉此達到止汗作用,效果約可維持半年,須定期治療,一年須施打 1-2 次。此法費用較昂貴,且可能出現暫時性的手部肌肉無力,約一個月後症狀會逐漸緩解,期間可能造成日常生活不便。

  • 交感神經阻斷術:

    透過手術阻斷部分胸椎交感神經節,進而抑制手部的排汗。此法可根治手部多汗情形,但多數患者可能出現代償性出汗,軀幹和腿部之出汗量增加,部分患者亦可能產生心跳、血壓、體溫調節異常情形。

 

容易流汗看什麼科?

原發性多汗症患者若出汗情形已影響日常生活品質,可至皮膚科就醫治療。症狀較嚴重且採非手術治療成效不佳者,可至神經外科評估是否須接受手術治療;若為繼發性多汗症,則須依據引發多汗症之病因進行治療。

容易流汗飲食要注意什麼?

流汗過程中,身體會流失水分及電解質,因此天氣較炎熱時、運動大量出汗後或平時較容易流汗的人,須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,可選擇低糖、低滲透壓的電解質水或者等滲透壓運動飲料,並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。

此外,容易流汗者日常飲食應盡量避免食用過度辛辣的食物,並減少酒精的攝取,以免加劇出汗情形。

 

本文由專業營養師審查

照顧好健康

《照顧好健康》由數十位不同領域的營養師協力合作
每月固定上架 10 篇新文章
先由營養師撰寫,再由其他營養師審核
力求所有資訊都專業且正確

在後疫情時代,我們對健康的要求只會更高,資訊正確性也是
如果你認同我們的理念
請把文章分享出去或加入我們的 Line

加入好友

你可能還想看:
1.【濕疹懶人包】初期、中後期有何症狀?營養師:濕疹是因為缺乏這4種維他命

2.夜間盜汗定義是什麼?營養師:盜汗是正常現象,做這5件事就能改善

參考資料:

1.Jared Brackenrich; Christy Fagg..(2022).Hyperhidrosis

2. Tanja Schlereth, Dr. med., Marianne Dieterich, Prof. Dr. med., and Frank Birklein, Prof. Dr. med.(2009).Hyperhidrosis—Causes and Treatment of Enhanced Sweating

我有話要說